相信不少小伙伴都看过机器人有关的影视剧,而它也和当今社会热门的人工智能息息相关,世界上很多国家正在大力推广和应用有关的智能技术。在高考中,机器人工程专业也受到广泛关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该专业学什么有哪些课程?毕业后能干什么工作?
机器人工程专业学什么需要学哪些课程?
机器人工程的重点就在于机器二字上,它主要研究工业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进行机器人工作站的设计、装调与改造等,以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培养掌握机器人工程所需的机械设计、先进制造、自动控制、传感检测、工业机器人技术等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生产制造、调试维护和创新应用等工程的能力,能从事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调试与维护、程序开发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机器人工程专业主要课程有电工学、机器人机械系统、机器视觉、机器人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ARM嵌入式开发、电气工程CAD、传感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电力电子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电机学、电气控制与PLC、智能机器人、Python人工智能开发、机器人编程、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人工智能控制等。
机器人工程专业毕业后能干什么工作?
机器人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到机器人产业从事机器人生产、开发、应用设计工作,到电力、钢铁、化工、冶金等领域的大、中型企业从事机器人应用、设计工作,也能从事机器人相关领域机器人运用、设计、操作、维护、销售、技术服务等相关工作。
1、智能应用
在制造业、医疗、农业、服务业等领域,从事机器人应用和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2、科研教育
在科研机构、高校或相关企业中,从事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教育工作。
3、制造开发
从事机器人及其相关部件的设计、制造和组装工作,以及机器人系统的集成和应用。
4、咨询服务
在机器人工程项目中担任项目经理或技术顾问,以及为企业提供相关咨询服务。
2024年全国机器人工程专业大最好大学推荐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的前身是1957成立的自动控制系,也是国内最早设立的自动控制系之一。学院目前设有“自动化”和“机器人工程”两个本科专业。自1957年成立以来,东南大学自动化专业在江苏以及全国一直具有特色和优势。2005年入选江苏省首批品牌专业,2007年入选国家首批一类特色专业,2007年牵头建设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研究型大学控制类工程师创新培养实验区”,2010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首批试点专业,2012年入选首批江苏省重点专业,2017年自动化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2016年,教育部同意学院设立我国首个“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
深圳大学
深圳大学机器人工程专业是为适应国家战略和双区经济产业建设的需求,于2020年新增的本科专业,隶属于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由自动化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两个专业共建。机器人工程专业的是以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生命科学与认知科学等学科中涉及的机器人科学技术问题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机器人的自主环境感知、规划与控制、系统设计与集成、人机交互等学术问题的一个多领域交叉的前沿学科,具有多学科融合和多技术交叉的“新工科”专业特点。本专业建设愿景是立足于深圳大学学科优势、地域优势、产业优势,紧扣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积极推进高新技术领域产业发展,通过持续的高质量专业建设,将本专业建设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形成双区经济产业发展需要的机器人技术高端人才培育基地。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机器人学院成立于2016年4月26日,是国内最早成立专门从事前沿交叉学科“智能机器人+”创新人才培养的学院之一。学院交叉融合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设计艺术学等相关学科,瞄准国际科技发展前沿,面向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产业与人才协同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思维新、视野广、国际化的科学研究型、技术创新型与科技创业型人才,努力建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特色品牌学院。
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15年9月,是国内“985高校”首个机器人学院,由东北大学、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合作建立。学院以国际智能机器人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内战略需求为背景,推动机器人学科的发展及其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培育自主知识产权智能机器人核心关键技术,为国家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适应高端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领军人才和研发应用人才。合作三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瞄准科技前沿,共同探索机器人及其相关领域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新途径,推进机器人领域科技创新,为辽宁省及沈阳市打造世界级机器人产业基地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机器人学院将采取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合作三方共同开展合作教学和人才培养,推进机器人学科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
注: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如有变动,以官方最新消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