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分是新高考的计分方式之一,随着2024年高考的来临,很多于2021年就进行新高考改革的省份在今年也是第一批参加新高考的考生,很多的同学和家长还是不太清楚赋分的具体意思,到底是怎么计算的,又对哪些学生不利,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深入了解一下吧!
什么叫赋分是啥意思
“赋分”是新高考制度下的一种计分方式,主要应用于部分选考科目的成绩转换。在新高考中,学生需要从多个科目中选择一部分作为选考科目,而这些选考科目的原始卷面分数并不直接作为高考成绩的一部分,而是通过赋分制度转换为等级分。以下是通常大部分省份的赋分流程:
1、所有参加同一选考科目的考生,其原始分数会进行全省(市)范围内的排名。
2、根据排名,将原始分数划分成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对应一定的分数区间。
3、不同等级对应的分数是预先设定好的,具体省份的等级划分不同,因此具体要根据省份而定。
4、考生在所属等级内的原始分数会转换为其对应等级的赋分,这个赋分成绩将作为最终计入高考总分的分数。
赋分对哪些学生不利
前面提到赋分主要是根据排名区间进行赋分,因此若某一科目的整体成绩普遍偏高,即使中等成绩的考生原始分也不低,但在赋分后可能因为相对排名较低而得不到理想的分数。
对于选择了热门且竞争激烈的科目的学生比较不利,因为大量优秀考生都选择同一门科目,那么在该科目中取得高分的竞争会异常激烈,即使是原本成绩优秀的考生,也可能因为大量的高分考生拉低排名区间而无法在赋分中获得较高分数。
对于科目难度没有什么概念的考生,由于赋分制度下,科目难度的不同不会直接影响最终的赋分结果,例如一些同学为了能够得到更高的赋分选择了自己不擅长的热门科目,很可能在赋分后分数不尽人意,从而适得其反。
最不利的就是原始成绩和赋分等级临界点差距不大的考生,在赋分等级转换过程中,处于相邻等级分界线的考生,哪怕原始分只差几分,也可能导致赋分后的差距较大。
虽然赋分制度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公平地衡量不同科目之间的成绩,但也可能导致部分考生因科目选择策略、个人能力与竞争状况等因素而在赋分后成绩受到影响,因此在选择科目的时候同学们一定要根据自己能力来进行选科。
赋分的计算公式
由于每个省份赋分方法都是不同的,篇幅原因,小编以最新一批加入新高考的省份的计算公式为例,供同学们参考:
2024年第一次加入3+1+2新高考的省份有安徽、江西、甘肃、广西、贵州、黑龙江、吉林这7个省份,这七个省份加上之前已经加入新高考的省份均采用的是是五等级赋分制:第一步是将思想政治、生物学、化学、地理四门科目的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共5个等级,各等级比例分别为15%、35%、35%、13%和2%;最后将A至E五个等级内的考生原始分,按照等比例转换原则,分别对应转换到100~86、85~71、70~56、55~41和40~30五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等级分,等级分四舍五入后计入最终总成绩,赋分公式为R/r=(A-T)/(T-a),经过计算,四舍五入取整即可得出T值。以下是具体的赋分一览表:
以上数据仅供参考,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