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一所高校的地理位置不单单决定了院校的未来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毕竟经济发展快速的省市相对于比较落后的省市就业机会更多。那么2023年北京市有哪些大学可以报考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北京市内大学最新的排名情况吧!
首先,由于截至目前为止,国内并未公布权威的大学排名,大多以校友会及软科为为例,下面我们就以这两个版本的排名来和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北京市内大学最新排名】(校友会版)
序号 | 学校名称 | 星级 | 办学层次 | 全国排名 |
1 | 北京大学 | 8★ | 世界一流大学 | 1 |
2 | 清华大学 | 8★ | 世界一流大学 | 2 |
3 | 中国人民大学 | 8★ | 世界一流大学 | 11 |
4 | 北京师范大学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12 |
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17 |
6 | 北京理工大学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25 |
7 | 中国农业大学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27 |
8 | 北京科技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32 |
9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32 |
10 | 北京交通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35 |
11 | 北京邮电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48 |
12 | 北京化工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64 |
13 | 北京工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69 |
14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69 |
15 | 首都医科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69 |
16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72 |
17 | 中国政法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72 |
18 | 首都师范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74 |
19 | 北京林业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78 |
20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79 |
21 | 中国传媒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84 |
22 | 中央民族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85 |
23 | 中央财经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95 |
24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101 |
25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104 |
26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108 |
27 | 北京语言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111 |
28 | 华北电力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113 |
29 | 北京体育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116 |
30 | 外交学院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120 |
31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124 |
32 | 北京电影学院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130 |
33 | 中央戏剧学院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134 |
34 | 北京工商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159 |
35 | 中央音乐学院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178 |
36 | 中央美术学院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182 |
37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185 |
38 | 北京建筑大学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195 |
39 | 北京联合大学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205 |
40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225 |
41 | 北方工业大学 | 2★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244 |
42 | 中国音乐学院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245 |
43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249 |
44 | 北京服装学院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274 |
45 | 中国戏曲学院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291 |
46 | 北京农学院 | 2★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303 |
47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309 |
48 | 北京印刷学院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324 |
49 | 首都体育学院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324 |
50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2★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330 |
51 | 北京舞蹈学院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342 |
52 |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 2★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359 |
53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359 |
54 | 北京物资学院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380 |
55 | 国际关系学院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393 |
56 | 中华女子学院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453 |
57 | 北京警察学院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508 |
58 | 中国消防救援学院 | 2★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511 |
59 | 首钢工学院 | 1★ | 区域知名大学 | 516 |
【北京市内大学最新排名】(软科版)
市内排名 | 全国排名 | 学校名称 |
1 | 1 | 清华大学 |
2 | 2 | 北京大学 |
3 | 14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4 | 16 | 北京理工大学 |
5 | 18 | 中国人民大学 |
6 | 19 | 北京师范大学 |
7 | 医1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8 | 30 | 中国农业大学 |
9 | 35 | 北京科技大学 |
10 | 43 | 北京交通大学 |
11 | 医2 | 首都医科大学 |
12 | 财2 | 中央财经大学 |
13 | 政1 | 中国政法大学 |
14 | 财3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15 | 52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16 | 57 | 北京邮电大学 |
17 | 63 | 北京工业大学 |
18 | 64 | 北京化工大学 |
19 | 71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20 | 75 | 华北电力大学 |
21 | 76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22 | 语1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23 | 82 | 北京林业大学 |
24 | 语2 | 中国传媒大学 |
25 | 医8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26 | 89 | 首都师范大学 |
27 | 语4 | 外交学院 |
28 | 民1 | 中央民族大学 |
29 | 财8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30 | 133 | 北京建筑大学 |
31 | 语5 | 北京语言大学 |
32 | 财10 | 北京工商大学 |
33 | 174 | 北方工业大学 |
34 | 202 | 国际关系学院 |
35 | 207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36 | 政4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
37 | 210 |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
38 | 语7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
39 | 体2 | 北京体育大学 |
40 | 233 | 北京农学院 |
41 | 252 | 北京印刷学院 |
42 | 276 | 北京联合大学 |
43 | 278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44 | 财21 | 北京物资学院 |
45 | 体3 | 首都体育学院 |
46 | 政8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47 | 语14 | 中华女子学院 |
48 | 政20+ | 北京警察学院 |
【北京市内大学推荐】
1、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高校,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位列国家首批“双一流”(A类)、“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办学历史在国内虽说不算是最为悠久的,但却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华北大学。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开学。
学校办学规模还是比较大的,设有三个校区,分别是中关村校区以及通州新校区以及苏州校区,校内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齐全,教学设备完善,并开设有39个学院(书院),是我国首批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并开设本科专业82个。作为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高校,中国人民大学现已形成了“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重镇、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的高地三大办学特色,被誉为“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
2、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由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同时也是“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作为交通大学的三个源头之一,北京交通大学最早的办学历史渊源可追溯到1896年,前身是清政府创办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同时也是中国近代铁路管理、电信教育的发祥地,1921年参与合并组建交通大学,1923年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1970年恢复使用“北方交通大学”校名,并沿用至今。
学校位于我国首都北京,各校区均具有完善的教学、科研设施,校园环境优美。在河北省黄骅市建有北京交通大学海滨轨道交通综合研发实验基地,并开设有16个学院以及研究生院、国际教育学院和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学科建设方面也十分齐全,系统科学学科在全国学科评估中连续四次蝉联全国第一;5个学科进入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前10%(A类);7个学科进入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前20%(B+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