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计量大学,它是国际上唯一一所以计量命名的本科院校,有着十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深厚的办学实力,是不少考生关注的焦点。很多小伙伴都很好奇中国计量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如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简单了解一下吧~
中国计量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
目前官方还未发布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具体的评估结果还是要等待官方发布,下面我们就一起先来看看中国计量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结果如何:
中国计量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一共获得了1个B,2个B-,这样一来B类学科的数量也就达到了3个,此外还有4个C类学科,实力还是很不错的。
序号 | 学校名称 | 一级学科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中国计量大学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B |
2 | 中国计量大学 | 光学工程 | B- |
3 | 中国计量大学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B- |
4 | 中国计量大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C+ |
5 | 中国计量大学 | 生物学 | C |
6 | 中国计量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7 | 中国计量大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C- |
注:据了解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简称学科目录),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的评估。学科评估是学位中心以第三方方式开展的非行政性、服务性评估项目,2002年首次开展,截至2017年完成了四轮。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于2016年4月启动,按照“自愿申请、免费参评”原则,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体系在前三轮的基础上进行诸多创新;评估数据以“公共数据和单位填报相结合”的方式获取;评估结果按“分档”方式呈现,具体方法是按“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9档公布: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
公布评估结果旨在为参评单位了解学科优势与不足、促进学科内涵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客观信息;为学生选报学科、专业提供参考;同时也便于社会各界了解中国高校和科研单位学科内涵建设的状况和成效。
中国计量大学简介
办学历史
中国计量大学溯源于1978年国家计量总局创建的杭州计量学校;1983年改建为杭州计量测试专科学校;1984年改为杭州计量专科学校;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中国计量学院;2016年更名为中国计量大学。现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浙江省教育厅与义乌市人民政府共建重点高校、中国量监督检验检疫领域本科高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标准化教育与研究大学联盟牵头单位。
办学条件
中国计量大学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学校占地面积1580亩;与义乌市政府共建中国计量大学义乌高等研究院,设有19个学院(部、中心),开设58个本科专业;建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
师资力量
中国计量大学有专任教师15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7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近70%。有共享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万人计划”、长江学者等国家级人才20余人次,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万人计划”等省部级人才60余人次。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浙江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浙江省高校教学团队5个。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22项。
教学建设
国家级特色专业:产品质量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质量管理工程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料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安全工程、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知识产权、工业设计、标准化工程等
浙江省优势专业(:工商管理、产品质量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等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以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