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在我国教育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中国最早进行西医学院式教育的医学高等学校之一,不论是办学实力还是省会声誉都备受认可。不少小伙伴都很好奇中国医科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如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简单了解一下吧~
中国医科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
目前官方还未发布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具体的评估结果还是要等待官方发布。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中国医科大学有7个一级学科达到B类,下面我们就一起先来看看中国医科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结果如何:
序号 | 学校名称 | 一级学科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中国医科大学 | 临床医学 | B+ |
2 | 中国医科大学 | 生物学 | B |
3 | 中国医科大学 | 基础医学 | B |
4 | 中国医科大学 | 口腔医学 | B |
5 | 中国医科大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B |
6 | 中国医科大学 | 药学 | B |
7 | 中国医科大学 | 护理学 | B- |
注:据了解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简称学科目录),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的评估。学科评估是学位中心以第三方方式开展的非行政性、服务性评估项目,2002年首次开展,截至2017年完成了四轮。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于2016年4月启动,按照“自愿申请、免费参评”原则,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体系在前三轮的基础上进行诸多创新;评估数据以“公共数据和单位填报相结合”的方式获取;评估结果按“分档”方式呈现,具体方法是按“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9档公布: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
公布评估结果旨在为参评单位了解学科优势与不足、促进学科内涵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客观信息;为学生选报学科、专业提供参考;同时也便于社会各界了解中国高校和科研单位学科内涵建设的状况和成效。
中国医科大学简介
办学历史
中国医科大学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和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1931年11月创建于江西瑞金。1932年学校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1940年9月在延安,经毛泽东同志提议,中共中央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1948年11月,在沈阳合并了原国立沈阳医学院和原私立辽宁医学院。1949年接管合并原私立辽宁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是原卫生部部属高等医学院校。中国医科大学是原卫生部部属高等医学院校,2000年改为省部共建学校。2015年获批为辽宁省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共建高校。
办学条件
中国医科大学总占地面积137.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0.28万平方米,各类基础设置齐全。除常规教室外,拥有PBL教室20间,语音实验室20间,计算机实验室4间,智慧教室9间。所有教室均配备有网络、投影仪以及摄像监控设备等教学设备,满足不同类型教学班的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5.21平方米。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中心建筑面积约16030平方米,拥有各功能实验室共100余间、教学仪器和培训设备5300余台(套)、设备总值8914余万元,满足临床技能培训和考核的要求。
师资力量
中国医科大学在职教职工9103人。全校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87.7%,全校教授级900人,副教授级1439人,研究生指导教师2006人,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484人。学校校部地区专任教师877人,专任教师高级职称占比52.80%,博士学位占比66.6%。专职思政课教师40人,专职辅导员69人。直属附属医院临床教师6979人。生师比18.67。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以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