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是一所有着百年发展历史的老牌名校,学校办学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如今该校是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很多考生对于南京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都很好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简单了解一下吧~
南京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
目前官方还未发布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网上有消息称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南京大学天文与地理这两个学科不仅依旧保持了A+,新增了物理、化学、大气科学和地质学这4个A+,此外在其他学科上也实现了不小的突破,综合实力得到大幅提升。
当然具体的评估结果还是要等待官方发布,下面我们就一起先来看看南京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结果如何:
序号 | 学校名称 | 学科名称 | 评估结果 |
1 | 南京大学 | 天文学 | A+ |
2 | 南京大学 | 地质学 | A+ |
3 | 南京大学 |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 A+ |
4 | 南京大学 | 哲学 | A |
5 | 南京大学 | 社会学 | A |
6 | 南京大学 | 中国语言文学 | A |
7 | 南京大学 | 外国语言文学 | A |
8 | 南京大学 | 中国史 | A |
9 | 南京大学 | 物理学 | A |
10 | 南京大学 | 生物学 | A |
11 | 南京大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A |
12 | 南京大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A |
13 | 南京大学 | 软件工程 | A |
14 | 南京大学 | 工商管理 | A |
15 | 南京大学 | 理论经济学 | A- |
16 | 南京大学 | 法学 | A- |
17 | 南京大学 | 数学 | A- |
18 | 南京大学 | 化学 | A- |
19 | 南京大学 | 地理学 | A- |
20 | 南京大学 | 生态学 | A- |
21 | 南京大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A- |
22 | 南京大学 | 应用经济学 | B+ |
23 | 南京大学 | 政治学 | B+ |
24 | 南京大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B+ |
25 | 南京大学 | 新闻传播学 | B+ |
26 | 南京大学 | 考古学 | B+ |
27 | 南京大学 | 世界史 | B+ |
28 | 南京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29 | 南京大学 | 城乡规划学 | B+ |
30 | 南京大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B+ |
31 | 南京大学 | 公共管理 | B+ |
32 | 南京大学 | 大气科学 | B |
33 | 南京大学 | 光学工程 | B |
34 | 南京大学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B |
35 | 南京大学 | 建筑学 | B |
36 | 南京大学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B |
37 | 南京大学 | 统计学 | B- |
38 | 南京大学 | 水利工程 | B- |
39 | 南京大学 | 海洋科学 | C+ |
40 | 南京大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C+ |
41 | 南京大学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C |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南京大学共有41个学科参评,A类学科获得数共21个,A类学科总数位居全国第6。其中天文学、地质学和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三个学科获得A+,哲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物理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工商管理等11个学科获得A,理论经济学、法学、数学、化学、地理学、生态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等7个学科获得A-。
注:据了解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简称学科目录),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的评估。学科评估是学位中心以第三方方式开展的非行政性、服务性评估项目,2002年首次开展,截至2017年完成了四轮。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于2016年4月启动,按照“自愿申请、免费参评”原则,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体系在前三轮的基础上进行诸多创新;评估数据以“公共数据和单位填报相结合”的方式获取;评估结果按“分档”方式呈现,具体方法是按“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9档公布: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
公布评估结果旨在为参评单位了解学科优势与不足、促进学科内涵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客观信息;为学生选报学科、专业提供参考;同时也便于社会各界了解中国高校和科研单位学科内涵建设的状况和成效。
南京大学简介
办学历史
南京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校址从四牌楼迁至鼓楼金大原址。
办学条件
南京大学现拥有仙林、鼓楼、浦口、苏州四个校区。有本科生13350人、硕士研究生17201人、博士研究生8385人、留学生1117人。开设本科专业89个,有33个院系,有国家实验室(筹)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1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1个,各类省部级科研平台80余个。
师资力量
南京大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国家级领军人才327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347人次,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103人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8人。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以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