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是一所全国知名的财经类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校,不论是办学实力还是未来发展都受到关注和认可。不少小伙伴对于西南财经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也是很感兴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简单了解一下吧~
西南财经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
目前官方还未发布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网上有消息称,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西南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获得A+的成绩,工商管理获得A,统计学则是A-,另外公共管理和法学都是B的成绩。综合实力有大幅度的提升,引发外界广泛关注。
当然具体的评估结果还是要等待官方发布,下面我们就一起先来看看西南交通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结果如何:
序号 | 学校名称 | 学科名称 | 评估结果 |
1 | 西南财经大学 | 应用经济学 | A- |
2 | 西南财经大学 | 工商管理 | A- |
3 | 西南财经大学 | 理论经济学 | B+ |
4 | 西南财经大学 | 法学 | B |
5 | 西南财经大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B- |
6 | 西南财经大学 | 公共管理 | B- |
7 | 西南财经大学 | 社会学 | C+ |
8 | 西南财经大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C+ |
9 | 西南财经大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C- |
注:据了解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简称学科目录),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的评估。学科评估是学位中心以第三方方式开展的非行政性、服务性评估项目,2002年首次开展,截至2017年完成了四轮。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于2016年4月启动,按照“自愿申请、免费参评”原则,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体系在前三轮的基础上进行诸多创新;评估数据以“公共数据和单位填报相结合”的方式获取;评估结果按“分档”方式呈现,具体方法是按“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9档公布: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
公布评估结果旨在为参评单位了解学科优势与不足、促进学科内涵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客观信息;为学生选报学科、专业提供参考;同时也便于社会各界了解中国高校和科研单位学科内涵建设的状况和成效。
西南财经大学简介
办学历史
西南财经大学起源于1925年在上海创建的光华大学。1938年光华大学在抗战烽火中内迁成都办学,成立光华大学成都分部。1946年更名为私立成华大学。1952年私立成华大学改为公立,调入部分院校及系科组成四川财经学院;至1953年先后汇聚了西南地区17所院校的财经系科。1960年分设四川财经学院和四川科学技术学院,1961年合并更名为成都大学。1978年恢复为四川财经学院。1979年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划归中国人民银行主管。1985年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划转教育部管理。
办学条件
西南财经大学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学校辖光华、柳林两校区,占地2300余亩;下设28个学院(中心)等教学单位,41个本科专业;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学校共有41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西南财经大学有专任教师1355人,其中,有正高级职称教师268人、副高级职称教师425人,博士生导师98人。教师中现有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6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4人,有1人获“全国百名杰出留学回国人员”奖励,教育部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及资助计划获得者12人,1人获“四川省首届创新人才奖”,31人获“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有4人入选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百千万人才工程”,20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4人当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3人获德国“洪堡基金”项目资助;有10位教师担任四川省第五届科技顾问团顾问等。
教学建设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应用经济学(自定)
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金融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工商管理、税收学、经济统计学、财政学、金融工程、法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审计学、行政管理
国家级特色专业:市场营销、经济学、金融学、财务管理、统计学、保险学、法学、人力资源管理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以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