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是国家最早批准试办八年制的2所医学院校之一,有着十分悠久的办学历史,在多年办学历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办学实力和经验,成为不少考生关注的对象。很多小伙伴都很好奇天津医科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如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天津医科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
目前官方还未发布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以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天津医科大学的基础医学被评为B+。
以下为天津医科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一览表:
序号 | 学校名称 | 一级学科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天津医科大学 | 基础医学 | B+ |
2 | 天津医科大学 | 临床医学 | B |
3 | 天津医科大学 | 药学 | B |
4 | 天津医科大学 | 护理学 | B |
5 | 天津医科大学 | 口腔医学 | B- |
6 | 天津医科大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B- |
7 | 天津医科大学 | 中西医结合 | B- |
8 | 天津医科大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C+ |
注:据了解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简称学科目录),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的评估。学科评估是学位中心以第三方方式开展的非行政性、服务性评估项目,2002年首次开展,截至2017年完成了四轮。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于2016年4月启动,按照“自愿申请、免费参评”原则,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体系在前三轮的基础上进行诸多创新;评估数据以“公共数据和单位填报相结合”的方式获取;评估结果按“分档”方式呈现,具体方法是按“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9档公布: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
公布评估结果旨在为参评单位了解学科优势与不足、促进学科内涵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客观信息;为学生选报学科、专业提供参考;同时也便于社会各界了解中国高校和科研单位学科内涵建设的状况和成效。
天津医科大学简介
办学历史
天津医科大学前身天津医学院创建于1951年,是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建立的高等医学院校。1994年6月,天津医学院与天津第二医学院合并组建成立天津医科大学。1996年,学校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5年10月成为天津市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教育部共建高校 。
办学实力
天津医科大学现有气象台路与广东路2个校区,设有19个学院(系)和1个独立学院,1个教学部,8所大学医院;开设本科专业22个;有国家重点学科5个;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
师资力量
天津医科大学包含大学医院在内学校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666人,其中正高级772人,副高级1518人,国家级人才132人次,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外籍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8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5人;科技部“973”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人社部有突出贡献专家17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8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天津市级教学团队22个,天津市级教学名师31人;博士生导师431人,硕士生导师1300人。
教学建设
国家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临床医学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临床医学(自定)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以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