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高考志愿填报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或那样的学术名词,很多人对其耳熟,但却并不理解当中含义,如“三位一体招生”等,今天呢,小编就来为大家详细解释一下三位一体招生到底是什么意思,希望能够通过通俗易懂的解释为大家答疑解惑。
三位一体招生是什么意思
三位一体招生又叫:“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制度。是目前我国的部分省份在全国率先启动的一项高校招生改革的重要举措,它是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规定的四种选拔模式之一,它融合了“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高考”三方面评价要素,是一种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
简单来说,三位一体招生主要的操作方式呢,就是通过省内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额,实行的面对在某省(地区)高考考生的以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高考成绩和学校综合测试成绩三种成绩,并按一定比例计算出综合成绩后,择优录取考生的一种录取形式。
施行“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制度是我国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一次的“大跃进”是一种新的创新,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以传统高考决定考生命运的做法,切断“片面考察”的弊端,可以说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一次伟大尝试。
三位一体招生的意义
三位一体招生最大的意义三位一体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制度最大的意义是弥补了单纯以高考分数选拔学生的不足,拓宽高考选拨多元化途径,强化学业水平测试和高校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的作用。
三位一体的具体操作流程
第一项:每年高考前的5.6月份会正式开启网上报名;
第二项:学生需要将材料准备和寄送;
第三项:等到学校初审;
第四项:进行网上缴费及打印准考证;
第五项:正常参加高考;
第六项:等待综合素质测试,根据学校要求进行面试/笔试;
第七项:学校会相继公布入围名单,时间大约是在7月份;
第八项:进行志愿填报;
第九项:正式录取/录取失败;
注:想要了解更多更全面更准确的最新高考资讯,请持续关注本站“高考资讯”栏目更新,为您保驾护航,高效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