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是山东省内一所综合实力雄厚、办学历史悠久的高等院校,相信很多考生在高考时也是以该校作为自己的目标不断奋斗。很多人对于山东师范大学学科评估结果也都很感兴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简单了解一下吧~
山东师范大学学科评估结果出炉
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山东师范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表现都很不错,以下为具体评估结果:
序号 | 学校名称 | 一级学科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山东师范大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B+ |
2 | 山东师范大学 | 教育学 | B+ |
3 | 山东师范大学 | 中国语言文学 | B+ |
4 | 山东师范大学 | 心理学 | B |
5 | 山东师范大学 | 化学 | B |
6 | 山东师范大学 | 音乐与舞蹈学 | B |
7 | 山东师范大学 | 美术学 | B |
8 | 山东师范大学 | 体育学 | B- |
9 | 山东师范大学 | 外国语言文学 | B- |
10 | 山东师范大学 | 数学 | B- |
11 | 山东师范大学 | 物理学 | B- |
12 | 山东师范大学 | 地理学 | B- |
13 | 山东师范大学 | 生物学 | B- |
14 | 山东师范大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C+ |
15 | 山东师范大学 | 戏剧与影视学 | C+ |
16 | 山东师范大学 | 世界史 | C |
17 | 山东师范大学 | 中国史 | C- |
注:据了解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简称学科目录),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的评估。学科评估是学位中心以第三方方式开展的非行政性、服务性评估项目,2002年首次开展,截至2017年完成了四轮。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于2016年4月启动,按照“自愿申请、免费参评”原则,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体系在前三轮的基础上进行诸多创新;评估数据以“公共数据和单位填报相结合”的方式获取;评估结果按“分档”方式呈现,具体方法是按“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9档公布: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
公布评估结果旨在为参评单位了解学科优势与不足、促进学科内涵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客观信息;为学生选报学科、专业提供参考;同时也便于社会各界了解中国高校和科研单位学科内涵建设的状况和成效。
此外小编对山东师范大学近年来在学科以及专业上的建设也做了一个简单的整理,以供大家参考: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生物科学、物理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化学、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音乐学
山东省品牌专业:生物科学、教育学、物理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化学、思想政治教育、美术学、应用心理学、体育教育
山东省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音乐学、地理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育技术学
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汉语言文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国家及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化学
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通信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建设专业(群)核心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山东师范大学简介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山东大学堂内设的师范馆;1950年10月,在原华东大学教育学院和山东省行政干部学校的基础上组建山东师范学院,系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成立最早的本科高校;1952年,齐鲁大学的物理、化学、生物三系并入;1981年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
学校现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是一所综合性高等师范院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培计划”、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中外高水平大学学生交流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111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山东省首批重点建设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属重点大学。
学校建有千佛山校区、长清湖校区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近3850亩(约2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35万平方米。设有22个学院(部),67个招生本科专业,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图书馆建筑面积6.44万平方米,馆藏纸质书刊342.8万册、电子图书141万余册、数据库和学习科研平台206个。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以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