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社会经济学的分析手段,擅长于用矛盾冲突的观点分析社会中利益存在冲突的社会群体,是一套“经典”的社会学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
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就是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即研究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它以物质和意识或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为主线,系统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实践观和意识观。相应有四个原理:
1.物质存在形式原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2.实践本质原理(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主体能动性等特点)。
3.意识的本质和能动性原理。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世界本质的原理,是唯物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唯物辩证法
该部分回答了“世界怎么样”的问题。它通过阐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和发展的两个观点,进而讲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其内容可概括为“两个观点、三大规律、五对范畴”。
1.普遍联系的观点中关于系统及其整体性、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普遍联系的观点及其方法论意义。
2.度的含义及其认识意义。
3.质量互变规律的内涵及其方法论意义。
4.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5.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6.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原理,即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原理。它内含以下内容:(1)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矛盾的转化原理以及二者之间的综合。
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8.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